卑诗省: 基隆拿/奥克那根

美丽基隆拿
基洛纳(基隆拿)
位于加拿大 卑诗省南部内陆 奥克提根湖中部,是整个奥根湖谷的中心。她的名字在原住民的语言中是“灰熊”的意思。作为卑诗省的第三大城市,其得天独厚的人文气候环境吸引着大批高净值、高智、追求生活质量的人群,是目前全加拿大社区增长最快的城市。在2016年的政府报告中显示,周边人口已经逼近20万。全年阳光充沛、冬季温和,周围环绕着蜚声世界的滑雪场度假山庄、19个高尔夫、葡萄酒庄等等。
创意动漫、高科技芯片开发、旅游、造船、油田设备、航空研发服务、玻璃纤维、退休服务等行业非常兴旺。被评为北美洲环太平洋最具竞争力的城市。
UBC 和 OC 两所超高人气的大学,培育着数万来自全球各地的辛辛学子。中学教育更是冠绝全省。
国际机场可以通往全球不同角落,是加拿大十大繁忙机场之一。
卑诗省: 温哥华

温哥华
温哥华是最为知名的加拿大城市之一。常驻人口超过百万,早年因为众多香港人移居此地又被冠宇了“香歌华”的别称。 在列治文、本那比等中国人聚居的区域,普通话、粤语流行,英语倒成了罕见语种。您在当中会又身在大中华某区的亲切感。
亞伯達省:埃德蒙顿

埃德蒙顿
加拿大亞伯達省的首府,该省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卡尔加里),城市人口为 1,078,572人(2010年数据)。埃德蒙顿是加拿大人口第二多的省会城市(排在多伦多之后)。埃德蒙顿是亞伯達省的文化、政府和教育中心,城市拥有輕軌運輸,一年有许多节日,大多集中在夏季,并有北美最大的室内购物中心——西部埃德蒙顿购物中心和加拿大最大的历史公园——埃德蒙顿炮台公园(Fort Edmonton Park)。2004年,埃德蒙顿庆祝其建市100周年(1904年)。
1904年建市,当时人口为8,350人[2],1905年9月1日起成为新建的艾伯塔省的省会。[3]加拿大北方鐵路愛民頓段於同年11月開通,加劇了愛民頓的增長速度。
1981年,西部埃德蒙顿购物中心(West Edmonton Mall)建成开放,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购物中心,目前该购物中心仍然是北美最大,并成为艾伯塔省旅游胜地之一,拥有一个室内娱乐公园、一个最大的室内水上公园,一个滑冰场、一个新奥尔良风格的酒吧和一座豪华宾馆,以及超过800所商店和服务场所。
亞伯達省:卡加利

卡尔加里市容
是一座位於加拿大亞伯達省南部洛磯山脈的城市,亦是該省的最大城市。該市面积789.9平方公里,海拔约1048米。
卡加利是位于加拿大第三大城市溫哥華和第一大城市多倫多之间最大的城市,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市內人口有1,096,833人,较2006年的人口988,812人增长了10.9%[2]。卡加利是艾伯塔省的经济、金融和文化中心。卡加利的工程师密度是全加第一,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干净的城市”[3]。1988年第15届冬奥会在这里举行。
在歐洲人定居卡尔加利之前,該地附近的地區便已有原住民居住。在1787年,探險家大衛·湯普森(David Thompson)在進行測繪期間於弓河岸邊度過了寒冬,為有記錄首名到達卡尔加利一帶的歐洲人,而首名定居卡尔加利的歐洲人則為約翰·格連(John Glenn),時為1873年[4]。1873年卡尔加利成为了西北骑警(North West Mounted Police,現加拿大皇家骑警)的一所驿站,當時名為比斯波堡(Fort Brisebois),後來在1876年於麥克勞上校(Colonel James Macleod)的領導下以蘇格蘭茂爾島(Isle of Mull)的地名卡加利為該驿站命名。
及后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修建至此,卡尔加里逐渐发展成商業及農業重鎮,而該鐵路綫的總部至今仍設於卡加利。卡加利在1884年正式取得鎮(Town)地位,選出了首任鎮長,而於10年後更取得市(City)的地位。
1941年这里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从此該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世界上众多的石油公司都在这里设有常驻机构,很多大的石油公司的总部就设在該市,因此卡尔加里也被称作加拿大的能源中心。1988年該市举办过第十五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作为赛场的室内滑冰场位于知名学府卡尔加里大学的校区内。
曼省:温尼伯

温尼伯市容
温尼伯(英语:Winnipeg),加拿大當地華人稱之為溫尼辟,座落於草原三省東緣,是加拿大第八大城市,也是曼尼托巴省省会和该省最大城市,半數多的曼尼托巴省人口集中於此。溫尼伯的名字源於當地原住民的克里語,意為“渾水”。溫尼伯在地理上屬於西加拿大。它是一個運輸、經濟、製造業、農業與教育的重鎮。同時也是西加拿大的重要交通樞紐,距美国邊境仅96公里。1738年,法國商人在此建立第一個貿易站,在這之前,溫尼伯已成為原住民諸部落的貿易中心。1812年,一批蘇格蘭移民在此定居。1873年,城市人口增至1869人。
溫尼伯的經濟由金融、製造、餐飲、文化及旅遊組成。城內有理查德森國際機場。由北美一級鐵路構築的城市鐵路東西通往加拿大各省,向南則駛往美國。以溫尼伯為主場的體育隊有:溫尼伯藍色轟炸機隊(加拿大式橄欖球)、溫尼伯噴射機隊(冰球)及溫尼伯黃金眼隊(棒球)。坐落在溫尼伯的大學及學院有:曼尼托巴大學、溫尼伯大學、加拿大門諾會大學、聖伯尼菲斯大學及紅河學院。
溫尼伯擁有不同種群的人口,其中菲律賓人占總人口的比例數在加拿大全國為最高,他加祿語也成為城市中使用比例最高的非英語第二語言。然而,其人口的絕大多數仍由歐洲裔構成(如烏克蘭人、俄羅斯人、德國人)。其中十分之一以法語為母語。溫尼伯華裔在市中心也建立了唐人街。
安省:多伦多

多伦多市容
多伦多坐落在安大略湖西北岸的南安大略地区。根据2012年七月的加拿大人口普查,多伦市人口达2,790,060,为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市是大多伦多地区的心脏地区,也是安大略省南部人口稠密区(称作“金馬蹄地區”)的一部分。[1][2][3]城市区有5,132,794名居民。[4] 在2011年人口普查中,多倫多人口普查區有5,583,064名居民,而覆蓋範圍較廣的大多倫多地區則有6,054,191名居民。[2]
作為加拿大的经济中心,多伦多是一個世界级城市,[5]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6][7] 多伦多在经济上的领先地位在于金融、商业服务、电信、宇航、交通运输、媒体、艺术、电影、电视製作、出版、软件、医药研究、教育、旅游、体育等产业。[8][9]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七大交易所,总部设于市内,有多数加拿大公司在这里上市。
多伦多的国际性人口[10] 体现出它是前往加拿大移民的重要落腳點。 [11] 而市内49%的人口是在加拿大以外誕生[12],也造就多倫多成為世上種族最多樣化的城市之一。目前多伦多的低犯罪率、潔淨的環境、高生活水准、以及对多樣文化的包容性,令該市被多個经济学智囊团列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13][14] 另一方面,多伦多於2006年被列為加拿大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15]
大约1/3的加拿大人居住在距多伦多两小时车程的郊区。加拿大大约1/6的就业机会在该市。
多伦多当地的華僑及華裔人口多达四十萬,相當於加拿大全國約百分之一的人口。
魁省:蒙特利尔

蒙特利尔夜景
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西南部的城市,主要位于圣劳伦斯河和渥太华河汇合处的蒙特利尔岛及周边小岛上。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蒙特利尔人口约为342万[4],是魁北克省内最大城市、加拿大第二大城市及北美第十五大城市。「蒙特利尔」一词来源于中古法语「Mont Royal」,意思为「皇家山」,至今蒙特利尔城中心的地标皇家山仍以此命名。法语是蒙特利尔的官方语言,也是城市里最常用的语言,使用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60.5%,使得蒙特利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法语城市。
蒙特利尔曾经是加拿大经济首都,拥有最多的人口及最发达的经济,但是在1976年蒙特利尔奧運會后被安大略省的多伦多超过。今天蒙特利尔仍然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航空工业、金融、设计、电影工业等行业发达。蒙特利尔被认为是世界最佳宜居城市,并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认定为设计之城。
1950年代早期蒙特利尔人口过百万,随着人口增长,上百座的天主教堂一一興建起来。因此蒙特利尔当年有“圣人之城”和“百钟塔城”的雅称。市长让·德拉普也对蒙特利尔的未来建设开始计划。在眾多的计划中,包括了一个新的地铁系统和地下城、蒙特利尔港口的扩张,与圣劳伦斯河的海路加宽。这段时期高楼竞相矗立於城中。另新建了两个博物馆,并于1966年开通了地铁和多条高速公路。1960年代后,蒙特利尔组织了大量的國際活动,包括1967年世界博覽會、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80年国际花卉博览会和2005年世界游泳錦標賽。
电 话
1-604-670-0918
电 邮
info@nlai.ca
加拿大地址
2F, 1789 Harvey Ave,
Kelowna, BC V1Y 6G4
中国地址
1404, Chun Hui Mansion
18 Yue Ken Road
Guangzhou, P.R.China